聚焦带薪年休假:5个典型案例+4个问题解答+3点建议
2021年9月16日,北京市西城法院召开“涉劳动者带薪年休假纠纷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绍此类案件审理情况及特点,发布典型案例并回答提问。
5个劳动者带薪年休假纠纷典型案例,分别涉及劳动者带薪年休假工资仲裁时效、劳动者未休年休假工资发放、用人单位《员工手册》年休假规定是否合规、劳动者不再享有年休假的法定情形以及疫情期间用人单位统筹安排年休假是否合法五个常见问题。
法院经审理认为,李先生主张的2017年未休年休假工资已超过仲裁时效,故仅支持了李先生2018年至2020年未休年假工资。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案例二:年假未休应补偿 自行辞职不影响
2017年8月刘先生与公司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019年8月,刘先生因家庭原因向公司提出辞职。辞职后,刘先生以公司未支付2019年度未休年休假工资等事由申请仲裁。后因不服仲裁结果,诉至法院。庭审中,公司表示,刘先生主动提出辞职,公司不应支付其当年未休年休假工资。
法院经审理认为,刘先生自行提出解除劳动关系,不影响其主张未休年休假工资,最终支持了刘先生的诉讼请求。
法官说法:享受年休假,是劳动者一项不容剥夺的重要休息权,也是劳动者的法定权利,只要其满足带薪年休假的条件就应当享受,此项权利不应因劳动者主动辞职或用人单位提出解除、终止而加以区别。
用人单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但是职工因本人原因且书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单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当年度未安排职工休满应休年休假的,应当按照职工当年已工作时间折算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但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
◆案例三:休假标准应就高 就低休假应补足
张女士于2007年3月入职某商贸公司,2014年双方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020年6月18日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关系,在办理离职手续时,张女士提出其在2018年3月时已累计工作满10年,按规定每年应享受10天年休假。
但公司每年却只安排5天年休假,故要求公司支付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剩余未休年休假工资。公司则表示按照公司《员工手册》规定,员工每年应享有5天年休假,张女士对公司的休假制度是知晓并认可的,从未提出任何异议,也已按照规定进行休假,故不同意其请求。张女士为此申请劳动仲裁。
法院经审理认为,张女士在2018年时工龄已满十年,每年应享受10天年休假,因此张女士主张2018年至2020年剩余未休年休假的工资符合法律规定,予以支持。
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约定的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规定的年休假天数、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高于法定标准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约定或者规定执行。
本案中,根据张女士的工作年限,其自2018年起每年依法应享有10天的年休假,显然公司安排每年5天的年休假低于法定标准,故公司员工手册就此规定无效,法院最终支持了张女士的诉讼请求。
◆案例四:因病休假近半年 不再安排年休假
王先生于2007年7月入职某物业公司任电工一职,双方于2017年10月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019年6月,王先生被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此后开始休病假至2020年1月。2020年4月公司以王先生未在规定时间内补交病休证明、补办请假手续视为旷工为由向王先生送达了《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双方因此发生劳动争议,王先生除主张公司应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外,还要求支付2019年未休年休假工资。
法院认为,王先生累计工作已满十年,在2019年已经累计休病假近6个月,按照法律规定,其不符合享受2019年年休假的条件,故对王先生要求支付其2019年未休年休假工资的请求不予支持。
法官说法:职工享有年休假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但是应满足一定基本条件:
(一)对于未连续工作满12个月的劳动者,其不享有带薪年休假。
(二)对于连续工作满12个月的劳动者,需排除《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四条及《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八条所列情形才能享受带薪年休假。
1.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2.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3.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4.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5.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案例五:疫情期间统筹休假 年休假难获支持
2013年7月,杨先生入职某运输公司担任司机,2018年7月23日,双方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020年春节假期过后,因疫情原因杨先生一直在家待岗。2020年6月8日,某运输公司向杨先生邮寄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载明因疫情原因导致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决定解除劳动合同。
杨先生为此于6月28日提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其2019年和2020年未休年假工资等。某运输公司认为公司已在疫情期间安排杨先生休完2019年和2020年的年休假,故不同意支付,并就此提交了《关于停工期间工资支付和年休假抵扣办法的通知》《关于延迟复工期间考勤管理的通知》、待岗通知和发布上述通知的微信工作群截图。
法院经审理认为,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8日期间的年假,根据相关证据可以认定某运输公司安排杨先生于2020年2月已休上述期间的年休假,且不违反法律规定。故驳回了杨先生的诉讼请求。
对当年(或跨1个年度)具体休带薪年休假的方案,由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劳动者本人意愿统筹安排,未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才可决定如何安排休带薪年休假。
因此,上述案例中公司在未复工期间,已安排杨先生调剂使用了2019及2020年年休假,并按照正常出勤支付工资报酬,且该公司已经发布相关的通知告知杨先生本人,故杨先生要求支付上述期间未休年休假工资的主张,无法获得法院支持。
二、关于带薪年休假纠纷的四个问题解答
◆问题一:公司规定职工当年年假未休,年底自动清零的约定是否合法?
答:《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是国务院面向全社会颁布的条例,各用人单位均应按照条例的规定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
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
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问题二:女职工当年休了产假,是否还能享受年休假?
答:关于不能享受年休假的情形,《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四条及《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八条已做出了明确,我们在以上案例四中有过阐述。
另外,《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六条也明确规定:
职工依法享受的探亲假、婚丧假、产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以及因工伤停工留薪期间不计入年休假假期。
◆问题三:劳动者在原单位已经享受年休假,劳动者离职进入新单位后,新单位是否仍应安排劳动者当年的年休假?
用人单位当年已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多于折算应休年休假的天数不再扣回
◆问题四:劳动者因用人单位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而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规定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如何处理?
答: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五条规定:
用人单位按职工日工资收入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其中包含用人单位支付职工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100%部分)及法定补偿(200%部分)。
而《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
“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中的劳动报酬是指因工作而获得的工资收入,而不包含补偿性或者惩罚性收入。
所以,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支付其未休带薪年休假工资中法定补偿性部分(即200%部分)而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时,不属于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情形,故劳动者的请求不能获得支持。
三、法院对带薪年休假的三点建议
职工带薪年休假是劳动者的一项法定权利,依法保护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不仅对于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对用人单位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吸引力也有特殊意义。
合理规范劳动用工关系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此,我院建议如下:
◆(一)落实带薪年休假,用人单位要“走心”
崇尚奋斗无可厚非,但应建立在按劳分配、统筹安排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激发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用人单位是带薪年休假制度的具体执行者,应该熟知职工年休假制度的相关法律条文,并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和岗位情况“量体裁衣”,制定完善的年休假制度并严格落实。
对于职工休年假的申请及销假要做好书面记录留存,如果确没有安排年休假的,应保留好未休年休假工资的发放明细以备后查。同时,对国家及其地方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解答及时跟进关注。
例如北京市高院、北京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于疫情期间出台的《关于审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解答》,根据相关政策的规定严格操作、规范操作。在单位内部,要重视和发挥工会在民主管理、纠纷解决方面的作用,切实倾听职工心声、维护职工权利、协调矛盾的解决,防患于未然。
◆(二)落实带薪年休假,劳动者要“留心”
劳动者作为带薪年休假权利的享有方,掌握基本劳动法律知识、提高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能力尤为重要,对于明显侵犯劳动者休假权的“招数”,相关劳动者也不能委曲求全,要敢于、善于拿起法律武器,积极主张和维护自身休假权。
劳动者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需要“留心”三个方面:
1.合法维权。包括与用人单位协商,寻求工会的帮助,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直接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法院起诉,合理表达诉请。
2.及时维权。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考虑年休假可以集中、分段和跨年度安排的特点,故劳动者每年未休带薪年休假应获得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时间从第二年的12月31日起算。所以劳动者提起年休假相关请求要在仲裁时效内提出。
3.诚信维权。作为用人单位的一员,劳动者应结合自身工作情况及用人单位整体工作安排进行请休假。另外,劳动者应保留好能证明自身在职时间、未休假天数、工资支付情况等相关材料。
◆(三)落实带薪年休假,司法部门要“用心”
保障职工休假权是满足劳动者幸福需求的重要工作,不仅需要劳资双方相互理解,更需要司法机关通过司法裁判明是非、树导向。
1. 帮助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效率观念,重视休息权。督促用人单位规范用工管理,防止发生侵害劳动者休息权的违法行为,司法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多深入基层,定期、定时到劳动者身边和用人单位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建立起维权的第一道防线,从源头上减少纠纷的发生。
2. 对司法实践中涉职工带薪年休假案件查明案件事实后依法裁决,及时发布典型案例,发挥示范作用,督促用人单位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切实落实好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
3. 注重与劳动行政部门、仲裁机构等的监管合作和信息互通,齐抓共管、共同发力,预防和惩治年休假变相“缩水”等行为。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带薪年休假不再成为“躺在纸上的权利”,让它看起来很美、用起来更美,成为劳动者真正享有的权利!
想了解更多资讯,请联系易才
想了解更多薪税社保一体化解决方案
欢迎联系您身边的易才顾问
或拨打业务咨询热线
400-098-7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