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紧缺职业发布,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一周新闻速递
2021-07-02 00:00:23
1、人社部:最紧缺职业发布,这两类教师首次入榜。
2、国务院常务会议: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这些证明不用再开。
3、人社部、民政部等五部门:两年内培养培训200万养老护理员。
4、北京市人社局:北京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5、上海市人社局:首届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创业孵化基地合作交流会在青浦举行。
6、陕西省人社局:调整工伤保险待遇标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前十名的职业是:营销员、保洁员、餐厅服务员、保安员、商品营业员、家政服务员、客户服务管理员、房地产经纪人、快递员、车工。
随着中小学开学季来临,“中学教育教师”“小学教育教师”也首次进入排行。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以改革更大便利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
会议决定:
人社部、民政部、财政部、商务部、全国妇联印发《关于实施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的通知》,提出2020年至2022年,培养培训各类康养服务人员500万人次以上,其中养老护理员200万人次以上;充分利用现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实训基地,在全国建成10个以上国家级(康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加强职业标准、培训师资和教材建设,不断提升康养培训基础能力。
同时要开展康养服务人员职业技能评价,紧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强康养服务新职业和相关职业技能标准开发,做好康养服务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畅通从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到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的职业发展通道,拓宽职业发展空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第一位,特别是今年疫情防控时期,推出一系列措施稳就业、增就业、促进再就业,确保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疫情期间,共享用工应运而生,为特殊时期的市场用工提供了有力保障。其实,共享用工是灵活就业的一种,“十三五”期间,全市享受社保补贴的灵活就业人员累计已达72.2万。
灵活就业人员虽然没有工作单位,但可以通过街道、公服中心等机构参加社保。为了推动灵活就业,北京市就业困难人员还可以享受社保补贴,目前的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958元左右,而且每年还进行动态调整。截至9月底,当年申请灵活就业补贴人数为6.6万左右。
为积极响应全国双创周,在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指导下,由青浦区人社局主办的首届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创业孵化基地合作交流会在青浦区成功举行。邀请了苏州市、苏州吴江区、嘉兴市和嘉兴市嘉善县人社部门相关领导共同参加。
打通三地创业服务机制,更好地助力三地创业者创业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希望在长三角一体化和双创“升级版”的大背景下,推动三地孵化基地之间的经验分享,深度交流和探索创业服务互融等新模式与新机制。
在论坛环节,三地创业孵化基地负责人分别就三地创业者特征和创业孵化模式、新时代下创业者所需要的创业服务,以及跨省市创业时代下,三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如何形成合力服务创业者等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举行合作交流论坛的同时,长三角公共创业服务交流会也同步举行,三地公共创业服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围绕长三角核心示范区如何打破创业扶持地域限制,实现创业资源互通、创业政策相容、长三角各地在孵化基地建设、创业大赛、创业专家服务等公共创业服务领域逐步统一标准、加强合作,以及明年重点合作项目活动设想等内容。
为保障工伤职工及工亡职工供养亲属的基本生活,陕西省决定调整工伤保险待遇标准,提高伤残津贴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待遇调整从2020年1月1日起执行,2020年11月10日前完成。
本次待遇调整的对象为2019年12月31日前(含31日)经过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并按月享受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的工伤职工及按月享受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的人员,不包含2019年12月31日前(含31日)已经死亡以及按有关规定一次性领取长期待遇终止了工伤保险关系的工伤人员和已领取或享受基本养老金的工伤退休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