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回顾 | 数字科技时代,企业HR如何拥抱人工智能?
2022-01-27 00:00:00
易才集团携手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智库HRflag,共同打造的专注于共享服务的人力资源高管视频访谈 易旗谈,第三期(下)节目《体验与赋能:共享服务的战略价值》已于1月12日的14:00-15:00正式和大家见面!
此次我们邀请了蒂升电梯(中国)首席人力资源官陈敏先生、诺亚控股系统及运营高级副总经理胡兵先生,由两位大咖共同为我们带来关于共享服务战略价值的精彩内容!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胡兵老师的案例分享??《数字科技赋能人力体验》,文末还为大家整理好了思维导图,点击阅读原文还可观看直播回放&获取PPT课件!(陈敏老师的精华总结已经发布,点击蓝字即可获取)
01
数字化的人力资源
数字化人力资源和信息化人力资源的区别
第一,在组织文化上。
第二,在运营管理上。
第三,在员工的管理上。
数字化人力资源体系搭建
用户层
产品层
(1)连接用户
使用移动化的界面连接用户的场景。产品包括对新员工、在职、离职员工的产品。在职的员工产品分多个场景,包括健康、安居、心理健康等领域。离职的,也有离职前的体验和离后的这些体验。
(2)HR应用平台
HR应用平台中包含招聘平台,共享服务平台。
共享服务平台中除了入转调离、薪资、社保以及工单,还会有银企直联、个税管理等产品。这里面,比如说易才的AI 机器人、银企直联等产品,其实都在共享服务中心的产品层里面,做的比较不错。
除此之外,还有C&B、 OD、生态,比如说实习生、外包人员,众包的人员的管理。
数据层
数据的梳理,数据的协同,再到人力资源大数据。
技术层
通过技术的沉淀,去支撑数字化人力资源体系的落地。
02
第一个支柱:员工体验
1. 员工体验的变化
宏观环境变化
宏观环境,要求我们的业务在线,要云端进行分享。
从工业经济到体验经济变化
不管是在商场,还是在各种的新零售,跟C端的消费场景中,我们会切身地感受到,体验经济给我们带来的变化。
技术的创新与全面应用
云计算、大数据、AI、RPA等新技术的全面应用。
用户变化
从80、90后,到95、00后,不管是X群体还是Z群体,用户对于用户体验的诉求,已经超越了80后90后的诉求。
所以在这些影响变化下,员工体验在当下的数据时代,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了。
2. 如何做员工体验
做员工体验重点,需要结合HR共享的成熟度而变化。
1.0阶段
员工体验更多在职责清晰,流程梳理角度,做基本的保障。
2.0阶段
随着流程慢慢清晰,注重以用户为导向,以客户为导向,开始关注用户体验。从以前的人事职能端的这种流程,开始升级到以、用户需求的流程设计。系统方面,从之前信息化系统的支撑,到一些自动化、数字化技术的落地。
3.0阶段
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不断升级,数据不断沉淀,可以通过数据的挖掘提供数据的洞察,打通数据之间的壁垒和系统的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来进行建模和分析,帮助企业和业务去诊断组织问题,走向智慧 HR。
3. 员工体验三层次模型
员工体验很难去定量或者定性。在实践中,我们自己团队总结了 “员工体验三层次模型”。每个企业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诉求和阶段,去更好地进行员工体验的提升。
第一层 功能体验
基本功能,提供员工基本的保障,选育用留、身心健康等等这些。
实用功能,帮员工省时、省时间,省事、省钱。
第二层 情感体验
着重给员工带来荣耀、尊重和体面,减少焦虑,获得情感链接。比如游戏化的入职,生日的贺卡,以及排行榜等。
第三层 价值体验
文化趋同,讲究自我的实现,关注员工自己的希望和动机。比如价值故事,以及即时激励等等。
自我超越,关注的是超越自我和社会的影响。
4. 如何做好数字化员工体验
第一 用户流程
从管理视角,转变成以用户视角,重新定义用户流程里面。
以调动的流程为例,要以用户视角重新定义流程,首先需要界定流程中有哪些用户,用户有员工、HRBP和SSC。第二,梳理每个用户在调动流程中的问题和痛点。第三,看如何进行员工体验的提升。
员工体验提升,需要考虑3个点,体验的提升,效率的提升和风险管控的提升。
第二 用户旅程地图
比如应聘者旅程地图。要将应聘整个环节,拆解成行应聘前、中、后的行为,在每一个行为下,分析应聘者的需求,及需求下可能的应聘的流程、触点以及感受是什么,并分析其中的痛点和机会点是什么。
通过用户整体的流程以及旅程,重现用户在产品中的痛点和问题。
第三 情感和功能的体验
第二个支柱:平台建设
平台建立需要考虑的4个问题
出口层,是谁来提供用户价值。
业务层,如何为用户提供价值。
服务层,我们提供什么样的用户价值。
用户层,为谁去服务,为谁去提供价值,我们如何做精细化的运营。
平台层面这4个问题的考虑就是聚焦于用户价值,只有产生用户价值才能提高用户体验。
第三个支柱:数据体系
当数据的质量和监控开始,才能做很多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做好数据分析和预测过后,我们反过来又提升了我们整体的员工的体验。
03
智能化:
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分享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 “我消灭你,与你无关。??三体”。
招聘场景
颠覆场景
在智能化时代,简历的精准的匹配,人才的测评,视频的面试,以及跟候选人之间的聊天,甚至招聘管理的虚拟的助手,都会有智能化的手段进行提升和替代。
突围方案
(1)价值观的评估
因为每家企业的价值观不同,内含大量的经验和文化的感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无法替代这份工作。
(2)情感的感染,以及个性化服务。
因为每个人的服务和情感的波动都是不一样的,招聘小伙伴可以从这方面去更多的思考。
(3)人际的互动和信任的建立。
考勤场景
颠覆场景
精准的定位,智能的排班,以及工作任务的安排及追踪。在了解每名员工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之后,排班可以依托于大数据,考虑天气、交通建设、人流量、历史的节假日等,进行精准安排。
突围方案
人力效能提升
共享领域
5年前,工单管理,用户通过工单的方式提交问题。工单层层流转,到我相关办理人员。
现阶段,机器人模式,用机器人跟用户做连接,背后连接的工单,去解决用户的咨询和用户的服务。
颠覆场景
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共享中心的模式,对用户的沟通和服务层面,将会是机器人化的。目前很多HR的服务,已经移动化在线化了,用户的提问,大部分是可以用机器人去解决的,且机器人可以不断的学习。对于疑难问题,可以通过智能工单,流转到二线、甚至COE和专业的人员。
除了员工服务,人工智能环境下,还可以实现快速的人脸入职,电子合同,自助的机器,以及离职的识别等。
突围方向
(1) 数据管理
通过数据管理背后的业务问题,或者人员的问题,去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2)情感的体验
人工智能是冷冰冰,情感的温度和饱和度,以及每名员工的峰值的时刻,都可以不断提升的。
(3)个性化的服务
思考还有哪些个性化的服务去提交给我们的用户群体。
(4)社会政策法规
特别是在中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的法律法规可能还有些不一样,而且国家的法律法规不断的在进行升级迭代,所以在政策法规上面,我们可以做一些思考。
组织发展场景
颠覆场景
突围方向
(1)人才标签
无法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工作场景,人才标签怎么打,需要我们有很多专业的输出的,专业的识别的,就是人才标签本身。
(2) 大数据挖掘
数据有了,但如何去挖掘它,用何种模型,如何去搭建,是我们组织发展小伙伴,下一步要去思考的地方。
案例:“员工的神经网络”
我们采集了员工在公司的很多行为,包括会议,每日工作任务,差旅,论坛,工作结果等,把这些全部归集到大数据中心。运用数据分析组织的效率,员工的效率,员工质量,以及组织发生了什么,员工发生了什么,员工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通过这个项目,思考员工管理和组织管理。
04
外购与内化
选型采购
优劣势
缺点:很多供应商确实是SaaS化的,产品线下标准化的交付,很难改。
选型采购考量点
第一,线上和线下服务结合
比如像社保管理业务,就可以交给供应商,比如说易才,它的整体的社保代缴的这种业务等等,因为这些业务,它又有线上的产品,也有线下的服务,所以整体上可以打包给供应商做新的采购。
第二,业务全链条的管理
比如薪资,薪资的计算和社保之间的连接,薪资还有与个税连接,其中涉及到HRBP、政府、税务等等相关的环节。所以业务全链条式的这种管理,很多供应商比较成熟,所以可以给供应商。
第三,数据安全和监管合理
既需要注意自身的数据安全,同时也要对供应商提出监管,关注供应商的资质,是否符合监管,是否合规。
第四,体验要迭代
供应商的这个产品要不断的迭代,它的体验要进行升级。
内化或自研
优劣势
缺点:投入大。
自研考量点
第一,企业规模及期望
考量企业的规模,业务规模和人员规模,以及需求和期望。需要什么,期望什么。
第二,投资回报率
同时要考虑投资回报率,投入多少,产出多少。
这些问题考虑清楚了,实际上就能解决到底是选型采购还是内化研发。
◆ 直播课思维导图
下期主题:圆桌访谈 | 转折与突破:人力资源战略转型之路(上)
观看报名:线上直播,预约式报名
分享嘉宾:
液化空气大中华区人力资源副总裁 吴静女士
绿城中国人事共享中心专业总监 吴涛先生
直播时间:2022年3月3日(周四) 14:00-15:00
敬请期待!!~~
学习有益,成长有易~
我们期待,与愿意思考的HR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