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svg

    销售咨询

    400-098-7766

  • 2.svg

    薪税社保服务

    400-108-8080

  • 3.svg

    体检保险福利

    400-060-9891

  • 4.svg

    质量监督

    400-666-8686

精华回顾 | 案例分享:HR变革成功,施耐德做对了这3件事

2021-09-02 00:00:00

“易旗谈”第一期节目《变革与沉思·人力资源共享服务的演进》(下),已经于8月27日正式上线。


此次节目邀请了施耐德电气HR共享服务中心中国区总监张勇老师,分享施耐德人力资源共享服务的演进。




此次直播中,HR朋友们在直播间超畅所欲言,踊跃提问,收获了很好的效果,那么直播有哪些精彩内容呢?


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回顾一下本次直播课的精华内容吧!

注:文末可观看本期思维导图&直播课回放,请耐心阅读至文末哦!


关于施耐德


施耐德是一家提供能源与自动化数字解决方案,以实现高效和可持续性。致力于将世界领先的能源技术、自动化技术、软件及服务,融合于整体解决方案之中,服务于家居、楼宇、数据中心和基础建设、以及工业市场,那打造有意义、包容和赋能的企业价值观。我们承诺让开放的、全球化的、创新的生态圈释放无限的可能。

施耐德中国目前有员工27,000名,分布在全国几百个城市,包括销售、研发,及23家工厂。


施耐德的人力资源战略


1.业绩,驱动增长,经理全权负责,公平评估基础上,差异化指导反馈和认可。

2. 幸福感,注重每位员工身心健康,灵活工作的文化和愉快的工作环境。

3. 领导力,快速提升,融合外部视野,以身作则。

4. 多元化,重视女性员工和新生代员工的公平对待,中国和全球的文化融合。

5. 学习,系统发展核心能力,数字化学习深入,赋能每位员工。

6. 人才,重点培养,高潜人才,关键岗位的社群和人才轮岗机制。

施耐德人力资源的架构


基于尤里奇提出的“三支柱”模型,分为HR Service、HRBP和COE


  • HR Service(HR共享服务中心)


专注在招聘及蓝领员工招聘、入离调转流程管理、考勤、工资、福利支持、股票期权,及员工体验。同时HR service作为HR团队的先锋,打造HR的数字化时代。


  • HRBP


完全和业务融合到一起,提供战略性支持。包括人才培养、发展以及企业文化传递。


  • COE


作为专家,主要是负责一些HR政策的设计,员工培训课程设计,企业整体文化灌输,及员工敬业度和满意度。


HR Service建立旅程


建立共享服务中心,共享的内容包括:能力、知识、数据和经验的共享。

  • HR service的5大产品

1. 薪酬和福利。包括工资发放,福利政策支持,如员工体检、年度体检、福利的报销,及生育、社保。


2. 建立信息系统。不断挖掘市场上的新技术,在HR场景里中落地应用,并在系统上线后持续支持。


3. 呼叫中心。回复员工各方面的提问,并构建知识库。作为HR Service的一线,把员工对各种新政、新流程的反馈进行整理与总结。


4. 培训执行。落地COE制定的培训项目,包括培训团队、场地、后勤等诸多方面支持。


5. 日常工作。入离职、劳动合同管理、考勤管理,蓝领员工招聘等。

  • 全球HR service建设的4大阶段

1. 2009年-2011年,HR转型与三支柱落地。


关注焦点是定义HR service的工作的范围和价值,以及搭建统一的基础流程。


2. 2011年-2014年,合理化及效率驱动。


合理化,即将固化的HR业务标准及流程,进行优化和简化,使其更加贴近员工需求。

效率驱动,包括内部管理效能提升和数字化系统搭建。


3. 2014年-2017年,持续优化。


此阶段的重点是如何让全球的员工有统一的体验。不断优化2011年起建立的各类云系统,提出新需求,促使厂商提供更多服务,升级系统能力。


打造 “Level 3”支持模型:


  • Level 1,country level。本地同事解决本地问题,包括系统问题。团队人员主要是呼叫中心。

  • Level 2,Regional Level和专家线,包括COE、HRBP和HRS里的专家,解决Level 1 无法解决的问题。

  • Level 3,全球解决中心。处理Level 1、2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及系统的bug、迭代需求。


4. 2017年-2020年,持续改进。


在业务的关注焦点上,从流程优化、上系统,晋升到员工体验。提升员工体验,为业务创造价值,赋能业务。


在内部团队建设上,HR Service的同事也是在不断的演变。从流程专家、精益专家,到数字化专家,并建立了很强大的HRIS团队。用产品思维审视HR Service所提供的产品。

  • 施耐德中国的HR Service

1. 3层员工服务模式

  • 自助服务。最大程度赋能员工和经理,通过自助的方式7×24小时解决诉求。比如chatbot(聊天机器人)。


  • 呼叫中心及现场服务。解答自动化工具解决不了的问题, 如员工生命周期的入离调转流程工作,档案、五险一金、入职等遇到的特殊问题。


  • HRBP。负责处理员工个性化问题,如职业发展,晋升,学习等。


2. HR Service的使命


  • 简单的员工体验。

  • 创造业务价值。

  • HR Service的专业性人才。


  • 施耐德中国的HR变革旅程

从设计到落地,仅用了6个月时间。


1. 第一阶段,前4个月,变革本身。


重点是明确工作职责、人员划分,及流程优化。HR service在其中扮演变革的推动者和提出者,负责三支柱的变革及中国的基础流程搭建、优化,及系统应用。


  • 流程优化


1)使用流程管理工具,将流程现状及未来画出来,进行对比,找到优化点,包括优化流程设计或用机器替代。


2)建立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将HR service作为一个独立运营的公司,通过SLA进行考核,持续优化Lead time(交货时间)。


比如,对呼叫中心的服务进行分级管理。


第一级,严重, 8小时之内必须回复;

第二级,一般,16小时之内回复;

第三级,不紧急,24小时之内回复。


  • 经验分享


简化、标准化和效率化。


2. 第二阶段,后2个月,投放与推广。


HR service建立是一个从上往下决议的过程,获得高级经理的支持非常重要。


高层沟通后,需要进行所有经理的沟通,因为接下来的变化对他们的影响是最直接的。


经理沟通完毕,做全员的推广,让员工知道HR service是什么,以及可以带来的价值。


  • 沟通和投放-经理


1)推出考勤系统:经理的痛点是员工请假后,由于时间过长,到时间不记得员工的请休假情况,需要HRBP保姆式服务。推出考勤系统后,经理能够随时查看员工出勤情况。


2)推出招聘系统:以前经理需要招聘员工,要找HR开职位。上了招聘系统后,经理可以随时自助提交招聘需求,申请后招聘人员按照规则推进招聘进程。


3)整体变化:通过技术赋能,将更多的流程工作,由经理自助完成,让经理对业务、对团队和下属负责。HR不再用大量时间“催”业务,不再当业务的“保姆”。


  • 沟通和投放-全员


可以组织一些workshop(工作坊),路演活动,准备用发礼物,游戏化的方式,让员工了解HR Service,了解HR的变化,以及今后如何使用HR的自助化工具。


员工沟通不需要完成了整体系统架构后才进行,哪怕你只有一点点小的变化,也可以将这些好处告诉员工,让员工不断改变习惯,也给员工带来更多便利。


3. 第三阶段,从2009年至今, “持续改进计划”。


持续改进计划并非颠覆性的想法,从实践体会,很多大的变革是从小点发出的。

  • 如何判断HR变革成功与否

1. 判断标准

  • 员服比。


员服比:施耐德中国实现了30%的提升。这部分节省的人力成本,可以投入到HR的数字化建设及高潜人才的培养。


  • 员工满意度。


在建立共享服务中心初期,企业可以做全员调研,了解员工对HR部门的满意度,作为基准。在三支柱转型后,可以再做一次,比较变化,看员工对HR转型的接受程度。


  • 持续迭代。


2. HR Service的建立,根据公司状况选择路径。


  • 初期就进行全模块的全面构建

  • 从单一模块做起,先抓工资、再逐步上社保,培训、招聘等。施耐德就是用了这种模式,并不断增加模块,拓展HR Service的范围。

  • 先把总部或者核心子公司抓起来,建立HR Service,完善后再全面推广。


3. 变革结果衡量


HR Service经常回顾,包括共享服务中心的满意度, KPI, service level是否完成。衡量方式为HR Service季度健康指数仪表盘。


  • 效能


衡量指标包括:覆盖率、支持率、生产率等。


1)支持率:2017年,80名HR Service人员服务1.7万名员工,到目前2021年,员服比已经翻番。


2)生产率:是不是花了更少的钱提供了更多的服务。考量组织的扁平化程度,即一个管理者领导下属的数量。通常为7名,最佳为10名。


  • 人员,指HR Service员工


2017年要求每人每年学习时间不少于80小时,包括线上线下。近年来不断调整。随着数字化学习平台上线,及学习内容的多样性,现在已经不强制学习时间,但每名员工的总学习时长已经远超80小时。


  • HR Service建立的7个关键点

1. 中心思想:流程设计、组织搭建有以员工、业务为导向。

2. 变革管理:要求HR在变革前要考虑周全。包括短中长期的方向,数字化深度,服务的宽度和广度,内部的透明化沟通。


3. 统一并优化流程:统一是指操作运行的流程尽可能的统一化,不是要求各团队的流程项目必须一致。


4. 差异性:工厂,研发,销售,后台支持团队之间的差异都需要尊重。


5. 提高效率:不仅是节省了多少钱,而是用同样的钱,提供更多的服务。不断扩展HR Service的服务广度和深度,同时提供更多系统化、线上化的服务。

Tips:使用系统太多,没有整合,会给员工带来很大的困惑。因此,企业在建立HR Service时,可以设计一个portal(门户),将所有相关软件集成在上面,让员工“只记一个账号”。

6. One HR:尽管HR内部分了三个支柱,但分工不意味着分家,而是要比原先更团结。“效率来自于协同而非分工”。


7. 数字化工具:数字化工具可以进行数据埋点,抓取员工的动态数据,包括员工什么时候会提问题, chatbot(聊天机器人)是否足够精准,男女员工的薪酬是否有gap等。


需要强调的是:数字化工具,曾经很重要,现在很重要,未来会更重要。


案例


数字化演变过程中,HR要把握的两个关键点是数字化,和数据分析


  • 数字化技术在施耐德HR领域的实践



1. 施耐德的技术全景图:


  • 第一层,核心,HCM。


  • 第二层,考勤、OTM(员工转岗、转移平台),倾听员工声音,销售奖金计划,员工持股计划的平台。


  • 第三层,本土化功能模块。payroll(薪资),benefits(福利)、考勤系统,自研系统等。


薪资很难做全球统一,有出海计划的企业,可以考虑,薪资社保这类政策影响大的项目,外包当地专业的供应商。


  • 第四层,借助第三方的应用,搭载在微信上的chatbot(聊天机器人),语音识别、OCR技术、RPA技术、API技术。


2. 部署规划系统时,一定要考虑的因素:


  • 数据的安全性。


能够接触到数据的人员,包括第三方供应商对数据安全的保密等级,及安全措施。

数据安全法规,如GDPR(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中国的《数据安全法》。


  • 数据敏感性。


HR的敏感性数据如薪资等,哪些人可以看,哪些人可以应用。


3. 应用案例??“施小慧”:


“施小慧”是提供给员工的门户,集成了HR相关的所有应用。




左边是“千人千面”,呈现了员工个性化信息,如家庭、个税等。

在帮助处,则会优先展示通过呼叫中心总结的高频问题,让员工登陆系统即可快速解答自己关注的问题。

“施小慧”不仅支持PC端,也有手机APP端,让员工随时随地轻松操作。

4. 应用案例??“大白”:


“大白”,是一个通体白色的自助打印机,已经用了7,8年时间。


引进“大白”的初衷是,公司每年需要为员工开具收入证明、在职证明等相关材料上万份,占用了HR Service大量的工作时间。


为解决问题,HR Service内部成立了2个团队,在市场上寻找解决方案,并进行方案PK,获胜的团队落地项目,获得奖励。


最终,“大白”顺利落地,让员工能随时随地方便地开具相关证明,也节省了HR Service团队至少2个H/C。


5. 应用案例??微信:


借助微信,这个本土流行的应用,施耐德建立了公众号,与关注施耐德的潜在候选人互动,让他们方便地了解施耐德最新开放的职位及申请方法。


6. 应用案例??聊天机器人:


在招聘场景,应用了聊天机器人与候选人沟通,自动回答经常被询问的班车、年节福利、奖金、激励等问题。


在员工服务场景,聊天机器人后台预埋了几千条知识库内容,随时回答员工高频问题。如年假政策、产假对奖金影响等,通过不断扩充知识库,让机器人越来越聪明。


7. 应用案例-OCR:


OCR图片识别技术。主要应用于入职环节,员工只需要拍照身份证、银行卡,系统就可以自动识别员工相关信息,录入系统,并通过RPA将数据录入薪酬、考勤系统中。不仅节约了人手,减少了错误率,也提升了员工体验。


8. 应用案例-RPA:


RPA即流程自动化机器人,通过机器人,可以替代人工完成重复性的不需要逻辑判断的工作,比如系统间的数据录入。


9. 应用案例-电子合同:


疫情促使政府也推动电子签合法化。快速落地电子签,减少了原来纸质资料的使用与传递。


  • 数据分析在HR领域的实践

在做数据分析需要先确保数据源准确,便于后续做数据清理。同时需要建立数据仓库,结合BI分析工具,做实时、可视化的dash board(仪表盘)。最终的目标,则是可以挖掘数据背后故事,为业务创造价值。


1. 女性员工离职主要因素


施耐德全球数据分析项目:女性员工离职最主要的因素。


在中国,女性员工:学习时间短,每年不足50个小时,离职风险显著高于超过80个小时的;被认可的次数越少,经理越年轻或者说团队越小,离职风险会越高。


在美国,女员工的经理与她的年龄差距越大,离职风险越高。


这些只是数据分析上的尝试,不能作为放之四海皆准的结论。但离职预测确实带来了很多可衡量、可计算的收益。


2. “语音大白”


“语音大白”,就是“语音chatbot”(聊天机器人)。


2018年,个税改革时,员工在个税上的疑问非常多。通过扩充“语音大白”后台的知识库,并对员工提问及点击进行分析,在HR系统的门户中添加高频个税问题,使得员工非常方便地了解个税问题,顺利渡过“税改期”。


3. 精益


精益在工业领域,指的是“质量、钱和速度”。在HR领域,精益的核心转化为“质量、流程和人”。HR Service同事可以学习一些精益管理的知识和工具,不断迭代升级HR Service工作。

HR Service的未来


  • “数智化”

“数智化”就是数字和智能化。HR Service需要时刻了解市场上的先进的技术,将其结合到实际工作场景,场景化实施,为自己插上技术的翅膀。


  • 人力资源从业者的角色

从HR从业者的角色上,人力资源发展的4个阶段中,“由外而内的HR”需要HR Service明确创造价值为了谁。




传统认为,HR Service创造价值是为了员工、经理、业务合作伙伴,投资商,监管者,以及客户。现在,利益相关方需要进一步扩展,包括环境、社区、工会、政府等。


HR Service如何为这些利益相关方提供更多、更好、更有价值的服务,是一定要时刻拷问自己的。施耐德正在做的一些实践:


3060的“碳中和、碳达峰”, HR Service能做什么?这虽是个大话题,但从实际落脚点来看,“电子签”不仅提高了HR的效率,而且确实为这个世界少砍了很多树。


施耐德正在推进“对外赋能”项目,开放施耐德内部学院,赋能生态圈上下游公司,帮助他们的员工提升能力。


施耐德的HR也总结了多年的实践经验,整理为知识体系,可以给其他公司提供咨询支持,希望帮助有需要的公司,快速实现HR转型,给业务带来更大价值。


最后,Are you ready?




学习有益,成长有易~

我们期待,与愿意思考的HR共同成长~


点击此处,观看节目回看!